以数字赋能推动纪检监察工作提质增效

——专访陕西省纪委监委信息中心主任霍晓峰
打印

吴索颜 作

构建贯通全流程、全要素的数字纪检监察体系,是深入推进纪检监察体制改革的重要部署,也是推动新时代纪检监察工作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

二十届中央纪委三次全会明确提出,推动数字技术深度融入纪检监察各项业务,建设一体化工作平台。陕西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在数字技术的深化应用上取得了哪些成效?对进一步推进数字纪检监察体系建设有何谋划?记者专访了陕西省纪委监委信息中心主任霍晓峰。

记者:推动数字技术和纪检监察工作深度融合有何重要意义?

霍晓峰:党的二十大对加快建设网络强国、数字中国作出战略部署,为推进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新时代新征程纪检监察工作与时俱进,中央纪委和省纪委三次全会先后对推进数字纪检监察体系建设作出部署。数字技术与纪检监察业务融合发展,是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落实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的具体行动,是深化纪检监察体制改革、完善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的重要举措,是新时代新征程深入推进纪检监察工作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应对反腐败斗争新形势新挑战的现实需要。作为省纪委监委信息化建设的主责部门,我们肩负着重任,一定要紧跟时代潮流,强化数据思维,为数字技术融入监督检查、审查调查、巡视巡察等各项工作提供坚强保障,驱动各类要素网络化共享、集约化整合、高效化利用、规范化管理,为纪检监察工作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记者:近年来,陕西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在发挥大数据监督作用、提高监督效能方面有何亮点?

霍晓峰:大数据监督具有智能、精准、高效的特点。近年来,我们主动探索数字技术在政治监督、日常监督、专项监督等工作中的实践应用,充分发挥大数据监督“参谋助手”作用,为监督办案赋能增效。省纪委监委机关建成覆盖全省的监督对象信息管理系统,并对廉政档案进行数字化管理,这些数据为线索初核、发现新的问题线索等提供有力支撑。为方便数据治理,我们联合省发展改革委、省财政厅、省审计厅等部门,共同编制《信息化监督平台数据接入规范》,为打通部门间数据壁垒,构建起信息共享长效机制提供制度保障。

全省纪检监察机关也在大胆创新,用好用活大数据监督手段提高监督质效,破解基层监督难题,守护群众利益。如杨凌示范区两级纪检监察机构建成使用基层公权力运行大数据监督平台,该平台将各类惠民惠农资金发放情况,民生项目的申报批复、招投标、建设单位、建设进度、资金拨付、审计结果等信息,以及村(社区)“三务”公开等10类40余项小微权力共54.6万余条信息全部上网。群众通过查看网站、扫描二维码、关注微信小程序等方式就能随时随地获取信息,清楚地看到每笔资金流向,包括领取人员身份信息、领取金额、资金用途等,如发现问题可“一键举报”至主责部门。这一方式极大地调动起人民群众参与监督的积极性、主动性。同时,构建城乡低保、“三公”经费使用、公职人员酒驾等70余个监督模型。平台运行以来,预警异常数据2335条,其中高风险预警信息37条,运用“第一种形态”批评教育帮助15人,立案18件,给予党纪政务处分10人,追缴违纪资金8.9万元。

再如,陇县纪委监委建成陇县纪检监察智慧监督大数据平台,收集全县27个县级部门近7年来的各类民生项目及资金数据,与党员干部、监察对象行为有关的房产、税控发票、工商注册登记、行政处罚等350多万条数据信息,并将全县372个村集体账户纳入纪检监察智慧监督大数据平台进行动态监督,实现民生领域全过程监督。平台启用以来,该县纪委监委发现问题3068条,经研判移交问题线索183件,追回超发多发民生资金112万元。

大数据监督方式的广泛应用,逐步实现由被动监督向主动监督、事后惩戒向事前预警、粗放监督向精准监督的“三个转变”。将关乎老百姓切身利益的实事做到了事事有回应、件件被解决,老百姓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得到进一步提升。

记者:如何让大数据服务基层监督的探索和经验可复制、可推广,避免重复建设,造成资源浪费?

霍晓峰:基层监督是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确保基层权力正确运行的重要保障。我们始终坚持系统观念,强化监督治理效能,推动基层监督体系深度融入基层治理体系,健全基层监督网络。

从基层实践看,监督乏力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监督力量分散、权力运行不公开、群众参与度不高。陕西以杨凌、陇县为代表的基层大数据监督,具有一些可借鉴和思考之处。一是全要素归集数据,是开展大数据监督的基础条件。数据池是基础,数据治理是重难点,监督模型是核心,三者缺一不可。求一池活水,共同推动预警处置工作规范化、制度化,实现主动监督、精准监督,不断巩固拓展大数据监督成果。二是主动“晒”权,提高群众参与度。把与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权力事项公示公开,让重要事项决策、惠民工程建设等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民生工程全程置于群众的眼睛下、监督中,把监督的主动权交到老百姓手中。今年,我们将在全省试点部署基层小微权力“监督一点通”平台,进一步畅通群众举报渠道,健全基层监督网络,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三是坚持集约化部署,避免资源浪费。按照边建设、边应用、边完善的原则,平台、模型能复用尽复用,做好与现有系统的贯通协同,既节约资金,又避免重复建设造成浪费,切实做到同向发力、同频共振。四是要关注数据安全问题,严格遵守数据安全法、个人信息保护法等相关法律法规,保护好人民群众的人身财产安全。

记者:网络安全是纪检监察信息化建设要牢牢守住的底线。在维护网络安全方面,有何经验做法?

霍晓峰:网络安全和信息化,是一体之两翼、驱动之双轮。我们坚持从总体国家安全观这个大的体系出发,坚持底线思维、极限思维,不断强化网络安全防护管理和保密建设,坚决守好网络安全红线。网络安全保障是长期性、系统性、综合性工程,涉及顶层架构、制度规范、技术防护、人员管理、资金保障等方面。一是积极发挥网信工作领导小组作用,省纪委监委主要领导同志高度重视,亲自过问、亲自部署,分管协管领导严抓细管、一抓到底,始终把网络安全工作放在重要位置。二是坚决落实网络安全主体责任制,网信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既守土有责、各负其责,又协调协作、密切配合,把责任落实到具体人、具体事上。三是信息中心全力保障,不缺位、不错位。一直以来,省纪委监委信息中心常年实行工作日延点至晚8时、节假日8小时、重要时间节点7×24小时值班值守制度,坚持每日巡检、双周检查、定期漏扫与修复,自建网络安全监管平台,开展风险预警监测和态势感知,与时俱进完善应急预案机制,常态化加强运维人员安全保密教育,增强窃密事件发现处置、保密风险防范处理能力,确保第一时间切断并立即处置风险隐患。

统筹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发展是数字时代的重要任务,需要我们以小知大、以近知远,以所见知所不见,时刻保持警惕性敏感性,提高应对风险挑战的能力,练强“预见风险”的真本事,坚决防范网络安全重大风险,全面筑牢安全屏障。

记者:下一步,该如何对标对表中央纪委国家监委关于数字纪检监察体系建设的有关要求,推动陕西纪检监察数字化迈向更深层次更高水平?

霍晓峰:近年来,我们对标对表中央纪委国家监委工作要求,以检举举报平台为牵引,全面推进信息化建设,办公办案、管理服务保障水平不断增强,具有陕西特色的纪检监察信息化体系不断完善,信息技术服务保障主责主业的深度广度不断拓展。下一步,我们将持续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纪委国家监委部署要求,立足实际,把数字纪检监察体系建设摆在首位,充分发挥数据要素作用,大力推进办案管理数字化、审查调查智慧化、为民服务多元化、综合管理一体化,不断提升基础设施数字化、集约化水平,为推进陕西纪检监察工作高质量发展贡献信息化力量。


360网站安全检测平台